CB體系是IECEE(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測試與認證組織)建立的一套電子產品全球互認體系,該體系以參加CB體系的各成員國之間相互認可測試結果來獲得國家級認證或批準,目的是為了減少由于必須滿足不同國家認證或批準準則而產生的國際貿易壁壘。CB體系覆蓋的產品是IECEE系統所承認的IEC標準范圍內的產品。當三個以上的成員國宣布他們希望并支持某種標準加入CB體系時,新的IEC標準將被CB體系采用。目前使用的IEC標準發布在CB公報和IECEE網站上。目前電磁兼容性(EMC)沒有納入CB體系,除非所使用的IEC標準特別要求。但是,CB體系已經開始向其成員調查他們對與安全測試一起進行EMC測量的意愿。這一調研的結果將公布在以此為主題的CB公報上。
制造商使用這個系統,取得各個國家的證書,表明其產品符合相關標準。CB制度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EE)建立的一套全球性互認制度, 全球有34個國家的45個認證機構參加這一互認制度,這一組織的成員國及成員機構正在不斷擴大。企業從其中一個認證機構取得CB證書后,可以較方便地轉換成其它機構的認證證書,由此取得進入相關國家市場的準入證。CB制度的成員國包含了所有中國機電產品的重要出口地區:美國、日本、西歐、北歐、波蘭、俄國、東盟、南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IECEE CB體系是電工產品安全測試報告互認的第一個真正的國際體系。各個國家的國家認證機構(NCB)之間形成多邊協議,制造商可以憑借一個NCB頒發的CB測試證書獲得CB體系的其它成員國的國家認證。
CB體系基于國際IEC標準。如果一些成員國的國家標準還不能完全與IEC標準一致,也允許國家差異的存在,但應向其它成員公布。CB體系利用CB測試證書來證實產品樣品已經成功地通過了適當的測試,并符合相關的IEC要求和有關成員國的要求。 CB體系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國際貿易,其手段是通過推動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統一協調以及產品認證機構的合作,而使制造商更接近于理想的“一次測試,多處適用”的目標。
最初,CB體系是由CEE(前歐洲“電氣設備合格測試國家委員會”)發起的,并于1985年并入IEC。電池類產品想要取得CB認證,除了要按照UL1642測試外,還要進行額外測試,以確保它們符合電池安全標準IEC62133的要求。眾所周知,電池使用不當,會導致如燒傷和火災等事故。近年來電池安全事故頻傳,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均強制要求電池按照專門標準進行檢測。我國作為電池出口大國,占據全球一半以上的生產產量。
電池產業正處于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積極拓展出口市場意義重大。深圳市通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指出,獲取CB證書的電池產品在申請進口國所要求的其它認證證書時,可免除或減少再送樣測試,大大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減少成本費用,加速產品出口。而IEC62133標準主要包含電芯和電池項目的測試,由于電池的制造和成品檢測的復雜性,電池制造企業在檢測驗證前應對該標準細節有詳細了解并在生產中加以控制,如在電芯設計考慮耐持續充電能力,以免在最終檢測中因為不符合IEC62133標準要求而阻礙出口。
CB證書是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測試與認證組織(IECEE)各成員國認證機構以IEC標準為基礎對電工產品安全性能進行測試后所獲頒的證書,證明產品符合IEC國際標準,是IECEE各成員國均認可且通行的證明文件。如果企業同時需要申請多個國家的認證標志,利用CB證書作為各國不同合格評定體系的橋梁,將大大方便出口貿易,而無須逐個申請各類認證標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申請CB證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
|